6月2日炒股配资平台知识,龙蟠科技一纸公告搅动锂电江湖。其控股孙公司锂源(亚太)与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子公司签下超50亿元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长单,2026至2030年间将交付15.2万吨核心原料。这不仅意味着中国两大锂电巨头的深度捆绑,更揭示了一个震撼信号:中国锂电产业链正以“军团作战”之势席卷全球。
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工厂的野心早已显露。这座投资30亿元的海外首厂今年2月下线首颗电池后,旋即斩获美洲某集团大单,专注圆柱电池生产,直指电动工具、两轮车等高景气赛道。而此次锁定龙蟠科技的正极材料供应,彻底暴露了其“本土化制造+全产业链复制”的战略意图——从正极材料到电芯组装,中国成熟的锂电生态正在东南亚加速落地。
这场跨境合作背后,是锂电产业史无前例的“出海潮”。印尼镍矿资源争夺战愈演愈烈,中企包揽当地湿法冶炼项目;越南、泰国的电池组装基地如雨后春笋;甚至欧洲本土工厂也频现中国供应链身影。当亿纬锂能在马来西亚生产圆柱电池,龙蟠科技印尼工厂已实现3万吨磷酸铁锂产能,二期9万吨项目年底竣工。这种“原料在海外、制造在海外、客户在海外”的新模式,正让国际贸易壁垒逐渐失效。
亿纬锂能的算盘打得更响。在动力电池领域被宁德时代、比亚迪牢牢压制后,其押注储能与两轮车赛道的成效开始显现:2023年储能业务营收暴涨七成,出货量三年翻三倍,全球市占率直逼行业龙头。而新发布的“麟驹系列”电动两轮车电池,以48V-72V全电压覆盖、20Ah-100Ah全容量矩阵,剑指东南亚、南亚两轮车电动化红利。数据显示,其圆柱电池在印度进口量已跃居第二,超越LG新能源。
龙蟠科技的逆袭故事更具戏剧性。这家曾靠润滑油起家的传统企业,2021年收购贝特瑞纳米后杀入锂电赛道,恰逢碳酸锂价格飞天,营收一年暴增247%。但2023年行业寒冬致使其巨亏12亿,如今却凭借与LG新能源100亿元订单、楚能新能源50亿元订单,以及本次亿纬锂能大单,上演“绝地重生”。2025年一季度净亏损同比收窄66.98%,预示着行业拐点将至。
这场锂电“出海远征”的深层逻辑,是中国供应链的体系化突围。当亿纬锂能为飞行汽车、eVTOL布局固态电池时,其专利数量同比激增302项;当龙蟠科技在印尼复制国内生产模式时,单吨磷酸铁锂成本较同行低15%。从正极材料、隔膜到电芯制造,中国锂电企业正以“技术+成本”双引擎,在全球市场重构产业格局。
50亿元订单或许只是开始。据业内预测,2025年全球大圆柱电池规划产能已破500GWh炒股配资平台知识,而东南亚、南亚两轮车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20%。当亿纬锂能与龙蟠科技在马来西亚握手,当宁德时代加速欧洲建厂,当比亚迪刀片电池登陆日本——这场由中国主导的锂电革命,正在改写全球能源版图。
鼎和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